|
看 电 影
看 电 影
——寒 冰
我与妻是同龄人,有着相同的农村生活经历,每每谈起在农村的岁月,彼此都有着说不尽的话题。
那年月,农村生活特别贫乏,村民们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,辛勤地劳作外,仅有的一点乐趣便是两个月轮回一次的电影了,而且放来放去都是那些老片子,如《地道战》、《地雷战》、《奇袭》、《南征北战》之类。然而,就是这些片子村民们也是百看不厌,生怕漏掉一场。为此,村村都设有“义务情报员”经常到周边公社、大队探听消息,每逢电影队巡回放映到本村时,村民们无不欢欣鼓舞,仿佛过年过节一般。队长这天也格外开恩,要大家上午赶紧干活,下午放假。于是,有的人家邀请亲朋好友,有的借机讨好未过门的儿媳妇北京中科医院骗人、女婿、孩子的老师等。家家户户宾客盈门,炊烟袅袅,好不热闹。
这天最受宠也最难伺候的要数放映员了。否则,放映时他们不是把声音搞不响,就是把片子搞的断断续续,使村民们叫苦不迭。当然,这种情况并不多,因为村村都要把他们当成上宾。
夕阳的余辉还未消尽,孩子们就扛着板凳来到禾场上给家人抢位子。有的早早就爬到树丫上静静地等候。夜幕降临后,吃饱喝足的放印员来到放映机旁,打开高音喇叭高声叫喊:“乡亲们,今晚放映革命影片......!”话音未落,拍手声、吆喝声如雷贯耳。一场放完后,村民们总不尽兴,禾场上就爆发出“再放一个”的欢呼声。
散场后,人们扶来携幼纷纷离去。田埂上、麦垅里数百支用松油节点燃的火把形成的长长火龙在蜿蜒前行,仿佛当年井冈山会师的队伍,好不壮观。
那时,只要听说哪里有电影,就是十里八乡也要赶去。一次,我与同村几人步行好几公里到邻乡去看《渡江侦察记》,一连看了两场。散场时与同伴走散,又没有手电,我只好硬着头皮在鸦雀无声、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往回走,结果在一个小山头上兜了两个多小时才回家。妻接过话茬绘声绘色地说,有次到别的大队看电影,中途返回时突降大雨,女伴们哭的哭,叫的叫,乱成一团,慌乱中我与几个人一同滑到路埂边的泥坑里,几经挣扎才爬上来,但都变成了“泥人”。
时过境迁,如今我们坐在家里看着大彩电,比起过去走许多路看那露天禾场电影要舒服自在得多,但在那种条件下看电影,也有着一种野趣古朴的情调,现在想起来确实令人回味无穷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