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制度问题

0
回复
93
查看
[ 复制链接 ]

259

主题

0

回帖

821

积分

高级会员

Rank: 4

积分
821
2021-1-19 17:09:2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
下午上班将近两个小时,突然记起带回的归还同事的刊物不知丢在哪里,找遍了单位的所有角落,问遍了单位的所有人员,可一无所获。极力追忆中午上找工作就来DSP广告投放运营招聘交流QQ群班是否将书带上,可记忆里确实带了书的,定是遗忘在自行车的车篮里,我们单位没有院墙,又是对外的免费参观场所,自行车放在外面跟放在大街上没什么区别,若是丢在车篮里是定丢无疑了。刚巧自行车被同事借去,刊物是否遗忘在车篮里就无法查证了。

  不曾想同事回来,刊物依旧躺在车篮里,看着那本刊物我不知是该庆幸还是该悲哀,想想如果我丢在车篮里的是钱包还会这么幸运吗?拿着刊物我不由的说:“现在的人不喜欢书啊。”同事刘即刻响应:“是啊,你忘记上次我还你书的事了?”是啊,记起了同事参加中文本科自考,借去我几本书,还回来的时候忘在了自行车的车篮里,一直到下班才发现,竟然安然无恙。不知这可不可以看作是国泰民安,可不可以认为人们具备了高尚的品质?可如果车篮里换作是钱包或者是其它值钱的东西,还会这样幸运吗?就在我们单位门口曾经丢失过不知多少辆自行车呢,可为什么书就不被盗呢?

  书不被盗让人感觉到了悲哀。

  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,作者过去碰到朋友时最多的问候是:“最近读了什么书?”而现在最多的问候竟是:“升职了吗?”“发达了吗?”甚至是“离了吗?”……现在的社会风气不断侵蚀着人们的思想,金钱至上,使人们感觉到书的无用,知识再多又怎样,能力在高又如何?顶不上金钱的魔力,有钱能使鬼推磨使人们忘却了书的存在,人们每天拼命的劳作,只是为了挣得更多的金钱,更好的体现自身的价值。

  自古文人对读书留下了许多豪言壮语,有云:“书中自有千钟栗,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严如玉”,“道成于学而藏于书,学进于振而为于穷”,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”……这些古语道明了古人对读书的感受。可是从古至今,有多少人读书是为了去建设国家,也不过都是为名、为利,而真正为求知而去读书者又有几人呢?: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”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严如玉”等等,无不在鼓励人们多读书,读好书。

  其实读书可以带给阅读者许多快乐,当心情郁闷时,读上一本富于哲理性的文章会使人茅塞顿开,心情豁然开朗。一本好的书,总会在不经意间形成某种互动,构成奇特的张力,给平淡的生活注入新鲜的思想刺激,并在其后寻常的日子里,流水潺潺、不急不缓地改变着我们的气质、心灵、甚至包括容貌。 我们的身体不过是一个存放书本的地点,而每读一本好书便仿佛经历了一次不同的人生。“腹中有书气自直”,好书读的多了,展现的定是一个全新的容颜。

  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丹顿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:当我们无法理解一种谚语,一个笑话,一项礼仪,或一首诗时,我们便知道自己正触及某些事物。选取文献最使人难以理解的一面进行考索,我们或许可以开启一个相异的意义体系。在按钮的时代里,没有一点品味的人注定寂寞。

  读过这样一段文字“读书人的幸福,多在读书求学的过程中。寒夜孤灯,捧书卷,闻墨香,每每细读,像盛夏里吸吮冰凉的饮料,甜滋滋,凉悠悠。这种幸福的味道,劲头,精神,是爱读书的人所独有的。乐不释手的读书人的生活多是清苦的。但奇怪的是,他们多不觉苦。尤如寺庙的僧人,终生修苦却视为不苦一样。如若别人心有所惑,惑而动问,读书人若能说出个“道道”,说出个“名堂”,解了别人的迷惑,那心里的感觉是清甜的。若还能在工作上,生活上解决点别人不能解决的难题,创造出别人还没创造的办法,那心里更是纯美了。似乎比得了钱,得了名还要舒坦,惬意。爱书的人,往往对“贫”有自己的见解。钱财虽贫,但知识不贫,趣味不贫,劳作不贫,创造不贫。有时候高兴起来,品味人生,反倒觉得不读书才是真正的贫。有钱没文化,活得空洞,活得寡趣,贫到只剩下一堆没生命,没灵魂的“废纸”----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。

  读书人在读书求知的过程中渐渐解脱了自己,慰籍了自己,充实了自己,实现了自己。最后,读书人终于发出骄傲而真切的呐喊:读书是金”。作者深刻的描述了读书的感受,那种快乐的心只有喜欢读书的人才能够体会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注微信,有惊喜
关注我们,每天有惊喜,每日有活动,每日有礼品赠送,扫描左边二维码,即可关注,你还在等什么?